出国留学期间,由于双方文化不同,难免会遇到沟通中的尴尬,如何在遇到偏见时化解尴尬则是一门技术活。
首先,我们要学会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。比如说,对方提出的尴尬问题,是单纯的不了解,还是有意地挑衅?出发点是关心还是恶意?有心提起还是随口说说?能够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,往往就能更好地应对。
如果你无法确定对方的出发点,可以先试着给对方做个简短的评价。当然,这个评价只针对内容,不针对人。比如你可以说“你刚刚说的的这个观点,有些偏颇”,然后用一些你想得到的案例去反驳。如果此时对方恶语相向,那么大概率就是恶意的了。
其次,我们还可以用疑问的句式去追问,比如说在对方提问或说出一些尴尬的话时,这样说“你能跟我说说,哪里得到这样观点的么”,“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”,然后等对方回答。这样能够获得进一步的信息,便于你更快地找到突破口去解决问题。
当然了,如果对方并不是恶意,只是好奇。那么我们也不妨直接用语言去提出和解为对方解围,比如说“我知道你只是好奇,并没有别的意思,也并不想伤害我。只是刚刚这样的言辞,确实会让我感到被冒犯。”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,可以给对方台阶,也能够让双方都不丢面子。
此外,我们在沟通中还可以提醒自己,注视对方的眼睛。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,西方人非常鼓励用积极的眼神进行接触,这样对方就可以感受到你的自信,也就不会有过多的其他情绪。
当然,如果遇到那种恶意的,也可以直接反击:你到过中国吗?你对中国了解多少?你有什么证据吗?你刚刚提的问题,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反驳,请不要随便讲这种话。毕竟,中国的事情,我们自己更有发言权。
其实,沟通中多多寻求共同点,就没什么问题。遇到好奇的,大可以平常心去解释。如果遇到恶意的,也不要退缩,大胆去跟对方理论,他们反而会更尊重我们。